题图画、文 :苏放
编者按:这两天很多会员来电话问第二届非遗杯评比标准是什么?很多人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想提前知道比赛的评比方向,以便提前准备相应的创意和作品的构思。为此在公布评比方案之前,方便大家了解这次非遗杯比赛的鼓励方向,我们今天再次发表《中国盆景赏石》杂志主编苏放先生3年前撰写的这篇文章。
三年前,苏放先生以“形而上”为钥,犀利叩问:盆景困于传统写实,何以登艺术大雅之堂?直指传统写实主义的边界与突破的迫切——盆景不应只是自然的“模仿者”,更需承载超越具象的主观表达与精神内核。
如今2025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非遗杯”个性化创意大赛,正是破局之契——以“打破传统、彰显个性”为魂,摒弃“复刻自然”的固有桎梏,邀每一位创作者以独特视角、创新手法,为盆景注入专属思想与灵魂。
在这里,“个性”不是点缀,而是核心;“突破”不是选择,而是方向。愿参赛者们以个性为笔、创意为墨,让盆景在个性化表达中焕新,让传统艺术在打破常规中重生!
大家新年好!
9年来,我其实一直有一个大难题:中国盆景为什么就进不了中国美术馆?纵观世界各国,除了日本的国风展外,其他国家的国家展几乎见不到一个能进国家级美术馆大雅之堂的,更别提巴塞尔大展等世界艺术殿堂的顶流展了。就连艺术氛围浓厚的欧洲列国也是如此,每次去欧美各国看展,几乎都是个园艺展览厅,大探照灯一照,一片大白光,毫无艺术氛围可言。一个盆景展能进个小地方城市的小美术馆或者古堡什么的已经不错了。换句话说,全球范围内,盆景再牛叉,再昂贵,再高雅,在顶级的世界艺术殿堂里,至今仍是个没有国家美术馆进门证的四等艺术公民。我一直没想明白这是为什么?新年又来了,在盆景行业工作37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的每年新年,其实一直有一个词折磨着我的神经,让我每年的新年都不得安宁,不吐不快。这两年,我有个直觉,这个词,可能就是盆景一直无法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大类并列的首要原因。“道在瓦甓” 榆树 景长80cm 李飙藏品 摄影:阿童“形而上”一词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儒家哲学中形而上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对称。老子也曾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意是: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不是真正的名。而西方由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的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就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写到这里我也想起了日本盆景人向全世界传播的一个日文词:WABI SABI。日本人说,日本永远不会解释这个词的意思。你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吧。但这个词就是日本“国风”和盆景哲学的精华。这么多词,其实都说的是形而上。说的都是“说不出来的东西”。道家说:形而上超越了世上万物。形而上才是世界的本源。与此相对,形而下只是肉眼可见的一切现象。用艺术专有名词来形容,叫“写实主义”。总结一句大俗话吧:形而上就是你看不见的超越现实的东西。评判艺术,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和解释。每个人也都可能是对的。但就我而言,我评判当代作品,只用一个标准,就是它有没有“形而上之美”。铁雕塑 胡里奥·冈萨雷斯作品
西班牙瓦伦西亚IVAM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美术馆展品
9年前,当我走进中国美术馆,试图与馆长先生谈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国家盆景大展的时候,馆方看门儿的人告诉我:任何想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艺术家都先要通过一个国美馆专有的艺术评审委员会的评判,先取得一个能进国美馆的艺术资格而非找馆长谈。我当时想:中国美术馆举办过那么多在我看来艺术水平不咋地的展览,我们这么牛的国家传统文化遗产大展,就是从大美术的角度理解应该也够资格了吧。但当我把上万字的申请办展的文案递送过去后,他们的回复是:啥是盆景?我们这里都是艺术大专家,但没人懂得如何评判你们的作品图片。怎么下结论呢?虽然我已经把盆景是什么在文案中写得很清楚,并且告知对方,日本的盆景国家展就是在东京美术馆办的。盆景发源于中国,但在日本已成国家文化名片时,对方的回答就这么个意思:今天已经是2022年了,中国盆景依然没有跨进国家美术馆的门儿。不是因为我们又去找了人家回绝了我们,而是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国美馆哪怕一次。9年来,我每一年都在假设:如果我也完全不懂盆景是何物,我是专家评委会的评委的话,接到这个办展申请我会怎么回复,我发现我每一年的答案也都是:我一直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艺术史发展到了20世纪后,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全主观表达一举剥夺了20世纪以前的所有的写实主义的顶流地位,毕加索、达利、杜尚等一大批现代主义艺术大师出现之后,写实主义从此成为了全球艺术顶流的光芒下的古董和摆件。铁雕塑 胡里奥·冈萨雷斯作品
西班牙瓦伦西亚IVAM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美术馆展品
把盆景放到世界艺术史的长河去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从一千多年以前到今天,盆景一直是个“写实主义”的艺术品种,其中的顶流也最多能做到借物移情,或者叫“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程度而已,再往上走,对不起,往哪儿走?没有路了!提个问题:一个近千年来一直缺少形而上本质化全主观表达的写实主义艺术品种凭什么跟其他已经发展了近百年的超现实主义精神内核的艺术品种比拼江湖地位?一个近百年来一直热衷于模仿自然、表达自然、崇尚自然、膜拜自然的写实主义艺术种类凭什么认定自己有资格走进国家美术馆与各位全球艺术大师平起平坐?我还想过一个问题:以当代盆景目前的艺术表现能力,就算进了美术馆,又怎么样?盆景就一跃成为世人膜拜的艺术大类了么?我看不可能,不信你拿100张价格最高的绘画和100盆价格最高的盆景去苏富比拍卖会上试试看就知道了。经济最不景气的2021年拍卖价最高的画是毕加索《坐在窗边的女子》(你想象过盆景也用这样的思维去做的话会是什么样的么?)拍卖价是1.034亿美元,合6.57亿人民币。就我所知,迄今为止全球盆景展上标价过亿的盆景是日本国风展上的一盆藏品,但那价格是日元标价。2亿日元也才1200万人民币吧。1200万现实成交而非叫价的展览会上的盆景(不是大树)你见过么?我是没见过。叫价超过1200万的大树倒是听说过不少。这么大价格差的奥秘来自哪里,我认为就是来自于形而上三个字的价值差!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全球收藏价最高的是毕加索达利梵高们,那些世界级的大收藏家们花费几个亿去收藏一幅画是因为他们“看见”了什么?什么主题?画得像不像什么?杜尚把一个马桶摆在美术馆里,全球公认这是世界级的装置艺术作品?别说你,我都没看懂这是表达什么?但事实就是:他们做的都是“形而上”的表达。这种表达早就超越了所有的19世纪的艺术思维。否则你无法理解为什么自现代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出现之后,写实主义的艺术都没落了。用个通俗的话表达:当代艺术,你一眼就能看明白的都卖不上价,你“看不懂但越看越美”的东西的往往才是艺术杰作。有美感的东西,越形而上离艺术越近。这就是我对当代艺术的基本认识。这个规律放在盆景上也一样。拿一盆主树材完全相同的像照片一样真实的传统的山水盆景组合(马是马、树是树、人是人、草是草、房子是房子的那种)和李飙这样的山水盆景组合(见首图“道在瓦甓” 榆树,没有草也没有人也没有房子只有一棵树和大地)放一起来比较的话,让我来选,我肯定会选李飙这盆作品,因为前者表达一览无余,你连问题都提不出来,而且前者很多人都可以复制无比逼真的1万盆给你,而后者在极简主义的表达上的减法做到了极致,提供了很多画面以外的东西。本期封面的李飙作品也是一个让我看了很久的作品,我个人认为,这盆作品的思维维度已经不是之前我们所习惯的文人风或素人格盆景而是正在努力刺穿传统去寻找新的方向。而这个方向,是非常个人化的尝试,我感到他想寻找的正是一些形而上的内容。李飙在画面上提供的东西越少,但给你“看到”的东西其实越多。而这个看不见的东西就是当代盆景一直缺少的“形而上”。
那么,盆景进不了中国美术馆你认为是美术馆的原因还是中国盆景自身的原因呢?2022年的今天,我再次想起了10年前一个业内同行对盆景嗤之以鼻的评价:“雕虫小技而已”。说实话,他的话很伤人心。但值得所有盆景人思考的是:作为一个自身专业从事盆景工作多年的人他为什么会这么说?美术馆那么多大众专家都不识货?盆景无法与其他大艺术门类并列是因为中国盆景行业的普及做得不好么?一千多年来,盆景一直走的是一条写实主义的道路,即使是今天的盆景和一千多年前的盆景相比,在表达自然的这条道路上一直是一脉相承的。但你想像过有一天盆景的制作用《窗前的女子》这张画的超现实主义思维的方法去表达会是什么样么?你会不会说《窗前的女子》里的女子“好丑”啊?或者你会不会发现盆景原来还可以有另外一个远超你的想象的境界。当代盆景的下一步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它每一天都一定会离“形而上”离现代艺术更近,而不是更远。
谨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向业界同仁们特别是全球盆景收藏家们和作家们,提5个问题来结束本文。
问题1:你的盆景中,有过什么形而上的表达么?
问题2:如果盆景的表达手段100年来仍停留在模仿自然、表达自然、借物拟意并一直力图“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19世纪的写实主义”的世界里,你觉得盆景进不了美术馆冤么?
问题3:若走出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传统格局,盆景再往上走,到哪里去?哪条路是让盆景能发展成和毕加索们在艺术大堂里平起平坐的道路?
问题4:当代中国盆景即使进了中国美术馆就能和绘画这个艺术大类平起平坐了么?
问题5: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这句口号是当代盆景的终极目的地么?
当然,这五个问题可能与大部分盆景人的盆景生活没太大关系我也很理解。特别是你爱上盆景本来就是因为它是能移进你家的“大自然缩影”,是一种你在自己家里和大自然的一种对话方式和情感交流,并且你也无所谓盆景进不进国家美术馆或有朝一日能和绘画音乐并驾齐驱于人们的艺术生活的话,以上五个问题和本文都完全可以忽略了。
我很高兴在疫情病毒的“毒力”越来越弱的2022年迎来新的希望。我一直乐观地相信:新的一年总会孕育新的希望!新的收成!新的高度!新的结果。2022年也是如此!我觉得我在2022年来到的时候已经看到了一丝来自远方的光。让盆景成为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艺术大类将成为我今后的职业生涯奋斗目标之一。哪怕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一点点曙光和变化,我也将无憾了。
让我们所有人在新的一年里,仰望星空,寻找到那个将照亮我们的人生和盆景的那一道最美丽的光。祝全球盆景人在中国新年来到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万事如意!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盆景赏石”公众平台!“中国盆景赏石”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