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清、奇、古、怪
最新动态
清、奇、古、怪
2025-06-107
文:胡昌彦 图:CP
“瘦、透、漏、皱”作为赏石的“四字诀”,从宋代就沿袭下来,众人耳熟能详,每每作为选石赏石的标准。“清、奇、古、怪”作为面桩的“四字诀”却很少有人知道。原因在于盆景是活的艺术,不容易打理,玩盆景的人少之又少,研究盆景的更是凤毛麟角,更不用说古人了。如果说“瘦、透、漏、皱”是用来考量奇石的优劣尺度,那么“清、奇、古、怪”就是审视树木盆景良莠的法则。
“清、奇、古、怪”这四种典型的抽象生命形态和审美形态古已有之。宋代释正觉《禅人写真求赞》诗云:
“只者赤肉一块,说甚清奇古怪。平生懒似牛头,度世憨如布袋。不空而空,无在而在。法法唯心,尘尘三昧。问渠是假是真,两彩而今一赛”。这段文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用“清奇古怪”揶揄赤肉一块。“清、奇、古、怪”这四种典型的抽象生命形态和审美形态确证无疑,突显了古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索。 这四种特有的生命形态和审美形态实际上囊括了历史与现代的最基本审美类型,有助于审美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常常被运用于面相、画相、书相、石相等生活和艺术的方方面面。上到帝王贵胄、下到平民百姓都以其作为四种审美形态审察世间万物。
古柏 “清
乾隆皇帝南巡时,来到苏州的光福司徒庙,庙里有四棵汉代的千年古柏,经风雨,历寒暑,虽面目沧桑,却生生不息。四株古柏姿态迥异,形象典型,乾隆观后深感震撼,分别以“清、奇、古、怪”为四树题名。实际上,是乾隆皇帝在光福司徒庙里的四棵汉代古柏上找到了相对应的审美形象,从而把“清奇古怪”定格下来。“清、奇、古、怪”便在四株古柏上具体化了,成了树木盆景的面桩诀,为后世审桩、面桩、树木盆景造型奠定了美学基础。
古柏 “奇
较早详细描述“清奇古怪”四株古柏形状样貌的是沈三白,他在《浮生六记》中写道:“山之左有古柏四树,名之曰青奇古怪。青者,一株挺直,茂如翠盖;奇者,卧地三曲,形同‘之’;古者,秃顶扁阔,半朽如掌;怪者,体似旋螺,枝干皆然。” 挺直翠茂、铺地三弯、枯荣相济、枝干扭转,生动地刻画出“清奇古怪”的形象特征,直观地描述了“清奇古怪”四种典型形象。张郁文则用比喻形状“清奇古怪”:“一文成左细,一颔吐孙枝,一作蛟龙腾跃,架空为桥,一经雷火焚余,倒地复蘖,皆千年物也。”顾震涛编纂的《吴门表隐》和沈三白的记述较为接近:“一株直挺而青葱;一株干木皆作螺旋,一株皮秃,中裂分两株而竞茂;一株中折坠地,复挺而荣。另有小柏,枝分浓淡,他处所无。”只不过顺序有所调整,所述应为“清怪古奇”。
古柏“古
著名画家刘海粟平生喜欢松、柏, 1981年他亲临司徒庙用画笔表现“清、奇、古、怪”,后在此画稿的基础上,多次创作巨幅汉柏图,用画家的激情在纸上演绎古柏的“清奇古怪”。
古柏“怪
盆景艺术大师史佩元,曾两次创作“清奇古怪”盆景,一次是单株盆景,四株独立组合;一次是四株合栽,以水旱形式成景。生动地表现苏州“清奇古怪”这一文化遗产,提升了“清奇古怪”的审美精神。
“清奇古怪”  史佩元作品
“清奇古怪”作为典型的抽象生命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必然具备生命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具体化。著名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说:“盆景最终的艺术效果,最高的艺术境界,都需以自然美为基础。离开自然的‘优美造型’,在盆景艺术中是没有意义的。”又说:“艺术最忌雷同,现代人对个性化和多样化越来越注重,程式化和千人一面的作品已逐渐不受欢迎。作品的个性愈鲜明,其吸引力就愈强烈。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和积极鼓励表现盆景作者的个性,推崇和宣传风格鲜明的盆景艺术家及其作品。”“对于从山野采掘的天然素材,一定要尊重其固有的形态特点,因势利导,通过整姿、雕刻等手段,使其天然的魅力更好地展现,而不是被埋没和破坏。这也是因材处理。”赵大师强调的“自然”、“个性”、“尊重素材”、“因势利导”,都在要求审视素材的典型的抽象生命形态,做到心中有数,不张冠李戴,指鹿为马。正确认识素材“清、奇、古、怪”甚至之外的自然特质,并赋予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创作出真正的盆景艺术作品。
“出谷” 五针松 赵庆泉作品
“入云” 真柏 赵庆泉作品
清,本义为水清澈貌,与“浊”相对,引申为高洁、清瘦、清楚、廉洁,清高隐逸,不同流合污。表现在树相上则为清瘦、简洁、高耸、劲健。清瘦与肥俗相对应。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刚直劲健,清峻有力,卓然高洁的铮铮风骨。现代优秀的文人树盆景也都具备“清”的特质。赵庆泉大师“饮马图”、“出谷”、“入云”、“风骨”,徐昊大师“致远”、“清音”、“高天流云”等盆景作品都能体现“高洁”、“劲健”的审美趣味。

“致远” 天目松 徐昊作品

“清音” 真柏 徐昊作品 

奇,会意,从大,从可,可亦声。本义:奇异,怪异。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传》)。如:奇稀、奇货、奇珍、奇花异卉。又作出人意外,诡变莫测。奇异相对于平凡,往往不同寻常,出人意表。表现在树相上则为奇特、稀奇、变化多端、引人入胜。一般树木盆景选材都会朝着“奇”的方向进行,方可得到差异性和个性化桩材。陈昌山松作品“福禄双全”形似奔鹿,首尾俱全;梁振华朴树附石作品“壁虎”,根爪没于石隙,活脱脱就是壁虎攀石捕蚊。

“壁虎” 附石朴树 高110cm 梁振华藏品

古,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相对于今天、现代。古老、成熟、富于年代感。表现在树相上则为根杆枝叶外在的古朴、老熟、沧桑、陈旧风貌。这是树木盆景表现生命形态和审美形态无法回避的特质。盆景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古老”展开来,用先进的侍养和制作方法加速素材成熟直至“古老”的生命和艺术形态。清代许玉瑑的《司徒庙古柏行》诗云“异哉一亩间,四柏宛四友。虬髯驼背皆成翁,五岳位置视三公”把司徒庙四柏之古体现得淋漓尽致。盆景泰斗孔泰初雀梅作品“春复春”、“苍龙戏水”,潘仲连松树作品“刘松年笔意”、“自然之子”都是“高古”、“古朴”的范本,值得后世敬仰。

“春复春” 雀梅 孔泰初作品

怪,奇异的;不常见的。指奇异的事物或人。奇形怪状。怪相对于常,怪者,特立独行,不按常理出牌。盆景中的云头雨脚、畸形变态都属于怪桩。这一特质往往造型夸张,怪诞不羁,形象乖戾,出奇制胜,收到耳目一新的效果。国际盆景赏石协会(BCl)主席陈昌先生在致力于社会组织建设的同时,倾毕生精力广泛收集各类桩材,精心制作岭南盆景,其中六角榕盆景“魔域”是怪桩中的典型,提根高悬,狰狞怪异,坑埝交结,粗细失调,纵向站立,横向生长,咋看丑陋不堪,实则怪中有味,令人回味无穷。四川金弹子玩家左世新金弹子作品“白石写意”,桩材鄙陋不堪,若不是作者以独特眼光发现桩材的“虾”味,这个怪桩可能“怪”的一无是处。正是这一发现,使画家齐白石的虾跃然纸上,观之,拍手叫绝。
“魔域” 六角榕 陈昌作品
“清、奇、怪”这四种典型的抽象生命形态自成典型,各有特质,虽为并列关系,独立审美,但并不能割裂开来理解,它们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的时候甚至交集混杂的。首先,“古”会贯穿在盆景审美的始终,不论“清、奇、怪”哪种形态都会以古为美。其次,四种形态交织,没有绝对的单一形态,只不过某种形态更加突出。这种交织特征使树木盆景造型更加富有变化之美。
“白石写意” 金弹子 左世新作品
“清、奇、古、怪” 四字诀是针对树木盆景形态方面提出的审美原则,而对于树木盆景的材质、颜色、工艺等审美要素都没有涉及,因而并不能涵盖树木盆景所有的审美原则。但是“清、奇、古、怪”是最能体现树木盆景形态的精神内涵,它集中概括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精神和现代盆景人的审美趣味,值得学习研究,推广应用。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盆景赏石”公众平台!“中国盆景赏石”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


加入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


图片
图片

中国盆景赏石

微信号:zhongpenxie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