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仲连
文章来源:《中国盆景赏石》2022-8/9#
真柏 高 120cm 鲍家盆景园藏品
六、风格问题
这一节想强调一下盆景造型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非常重要之巅,这就是“节奏美”。自然界的闪电、奔泉、飞鹰、游鱼等动势都有节奏,人们的划船、挑担、拉车、走路,也无一不有节奏。艺术上的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等,更要讲究节奏。可以说,许多艺术离开节奏就不成其为艺术。
我们搞盆景这一行的,也要来探讨如何在盆景造型的态势中来充分体现这个“节奏美”。同样应该讲究线条分布的流畅、滞涩、抑扬顿挫,做到轻松处如祥云舞鹤、舒卷自如;强劲处如泰山之雄,不可屈挠;流畅处如高屋建瓴、一泻千里;滞涩处如巨石挡路,不可逾越。险恶处如猛虎扑羊、苍鹰击兔。
“聚云”榕树 高 120cm 曾文安藏品
枝条伸展的态势一定要富有生动的弹力感。切不可懒懒散散,像一条死蛇。也不可曲来扭去,统统都是平均分配的软线条。“一寸三弯”之所以不太理想,原因就在于扭曲得太平均了。蚯蚓爬行,不能说没有曲度和波澜,而是曲度很多,但它是软弱无力的。软线条固然也是一种美,但它是女孩子绣花的柔和美,规则式固然也是一种美,但它仅仅是一种图案美。只可偶然为之,以为调济。
“天宫裙舞”真柏 高 110cm 陈文辉藏品
我觉得在我们的桩景造型上存在的有关审美观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就在于这个“节奏美”问题上没有处理好。不是太过,就是不及。未经吊扎整形的盆栽固然谈不上有什么节奏美,但如果我们从“树无寸枝平”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去一味追求曲线美而至于极端,以为是寸枝必争、越曲越好,以至于每一个层次都密密麻麻布满了等距离的弧线网,这实在是事与愿违,脱离了客观实际,有害于最重要的“力感”。
“春满人间”铁包金 高 75cm 李锦伟藏品
话说回来,这一类传统技法,是盆景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古老的名花,作为地方流派之一,其特色是不能抹杀的。而且我们对于此中的精工细作之过硬,深感钦佩。
四川内地的桩景造型有着无可否认的极深的功力,他们的风格特点是厚重朴实、吊扎也极工细精深,比之“一寸三弯”似更接近自然。但与岭南相比,则似乎厚重古朴过之,潇洒闲逸之致稍逊一筹。
“骏马腾空”金弹子 高 130cm 胡开强藏品
“春花秋实”金弹子 高140cm 侯建藏品
岭南桩景之所以深受国内外欢迎,决非偶然,他们的风格是藏节奏于潇洒,寓规则于自然。轻吊扎,重修剪。修剪之中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的“大树形修剪”。即每一个小枝都按照大树的结构来加以剖析,依其自身的高低、疏密、转折角度的特征来进行修剪。做到截取任何一个小枝放大来看都像一棵大树。
榕树 高 120cm 萧永佳藏品
“澄怀观道香飘远” 九里香 规格135x107x190cm 钟远理藏品
苏州、上海的盆景,实力既厚,历史也久,既有传统技法,也有新鲜因素。他们的盆景面貌正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对于我们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与鞭策。所有这些地方特色,我们都应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很好地虚心学习。
“梦游帝陵” 真柏 高140cm 苏州遂苑藏品
“合家欢” 大阪松 高95cm 盛影蛟藏品
我们浙江盆景由于历史的、近期的各种原因,谈不上已有什么自己的鲜明特色。但据了解,浙江盆景过去有过被外地公认的风格,它是高干型,立体感很强,四面都可观赏(具体历史依据有待于做进一步考证)。我觉得这个提法本身就很耐人寻味,值得参考。
“攀云” 五针松 规格156x63cm 徐昊作品
“国魂” 五针松 高 80cm 龙飙藏品
至于外地的长处,足资我们吸收融化的就更多了,例如扬州等地的精工细作,内地的厚重工整,岭南的潇洒闲逸,苏州的苍古奇崛,上海的新颖别致,都值得我们细心揣摩,化为营养。风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的审美观的支配下,从事比较定型的艺术创作,习而久之,统一视听,约定俗成的结果。
以上这些想法,不妨归纳起来编个歌诀:
树桩造型:苍劲挺拔、四面可观、节奏布势、潇洒自然。
水石制作:讲求野趣、选材从严、意境含蓄、浑穆天然。
加入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
中国盆景赏石